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的危与机

发布日期:2024-12-16    阅读:351    文章分类:行业资讯

多元化和高质量,成为2025关键词。

 
对每一家中国的外贸企业而言,近几年都注定不会轻松。从集装箱一箱难求,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欣喜和期待,再到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的需求下降,外贸订单下滑,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落地,又将冲击中国外贸出口……回顾这种种酸甜苦辣,不由人感慨,在全球大分化的时代,出海征程既有暗礁密布,也有机遇涌动。

 

虽然全球贸易增速正在放缓,但2024年中国外贸出口整体仍呈现上升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20.8万亿元,增长6.7%。10 月出口额更是同比增长12.7%,达到3090.6亿美元,较前月上涨10.3个百分点。从商品结构趋势而言,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前10个月出口12.36万亿元,增长8.5%,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59.4%,其中船舶、汽车、摩托车等出口增速较快。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1%,较前期上涨10.3个百分点。

 

但越到年末,外贸人却越是担忧:在兵强马壮的当下,频繁而来的贸易壁垒,是否会阻止中国企业出海的势头?在拦路虎面前,中国出口企业能够再一次突围吗?

 

多元化和高质量,或将成为2025中国外贸出口的关键词。

 

伙伴越多,路子越广

 
特朗普2.0时代引发了广泛担忧,其关税政策若落地,必将冲击中国外贸出口。对此,中国各界释放出的态度普遍是“不需过度紧张”。毕竟,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减轻特朗普冲击的影响,而当前中国对美出口的份额也已明显下降。

 

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对美国等国的依存度逐渐下降。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3%下降到14.13%。“如果出口增速放缓,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相对有限。不少机构估计,60%的关税对中国202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拖累或不超过1个百分点。”经济学家余永定说。

            

数据显示,中国将贸易重心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提速。2023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最高水平。东盟国家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金额占国内出口总值的比重从本世纪初的6.9% 上升至当前16.3%。未来中国将继续加深与东南亚和东盟国家的经济整合,ARC集团的合伙人Johan Annell表示:“虽然这一地区的一系列自由贸易相关协定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阻碍,但至少一切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推进,从而让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资源进行升级,加快物流速度,从而让这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获得更高的效率。”

 

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等合作框架下,中国与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商贸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中国出口区域结构愈加多元,在新兴市场“朋友圈”中地位的明显上升,将进一步减少中国外贸企业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依赖。

附加值越高,韧性越大

 
在全球制造业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外贸企业正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新三样”正受到海外市场欢迎:泰国人排长队购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工电子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天合光能首次在日本展出的新型光伏组件成为全场人气产品……

 

相比服装、家具、家电的“老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被称为出口“新三样”。数据显示,“新三样”出口额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达到4.5%,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新三样”的崛起,折射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趋势。与相比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相比,“新三样”代表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也就意味向产业链上游、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节攀升。与此同时,“新三样”的品牌效应更突出,由于核心制造技术自主可控,“新三样”不再只是标签上的made in China,而是以中国品牌的姿态向海外输出。

 

Bloomberg最近发布了一份长篇调查指出,“中国制造2025”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这表明中国在推进自己的高端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根据《益普索2024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GTI》显示,在2024年被连续调研的41个中国品牌与2021年相比,全部实现了信任度的上升,其中八成以上的品牌都实现了10%及以上的增长。在这当中,头部标杆品牌们的信任程度不输其他国际品牌,其业绩也呈现健康的高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出口产品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还是出口优势产业,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占比正在上升,尤其是高复杂度的机电产品正成为出口的核心增长点,这将增强未来中国出口的韧性。

                                       

压力越大,越要提升自我

展望2025年,中国出口仍可能面临总量和份额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海外需求未必能够维持强劲增长,而贸易壁垒还可能导致全球需求收缩。另一方面,成本上涨将成为全球不同地区的头号挑战,供应商表现不稳定的风险在加大。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供应链结构的重塑、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以及环保规范的提高,外贸业态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未来如何做得更好?正如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当世界变得平坦,并且你也感到这种压力时,你应该挖掘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而不是修建各种保护墙。”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提升自我:

 

1提升服务和体验

 

对于中国出海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商来说,还需要更多更快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商。从长远来看,低价显然不是最优策略,良好的体验和服务才是中国企业未来在要全球建立的护城河,那么争夺物流,开卷送达时间,必将成为新趋势。

 

2提升在地化程度

 

在全球大分裂的时代,本土国家对于外来企业在当地贡献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哪个国家希望中国企业只去赚钱,而是要给本地带去技术、就业机会、产业升级、组织管理,甚至是完整的产业链。所以中国企业应通过海外建厂形成“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

 

3提升IP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中国IP能够零距离向全球消费者讲述中国文化的新故事,这也是商业创新的实践。比如新茶饮的海外风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东方文化的加持。中国IP的现代化、全球化,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扫一扫获取更多外贸出口资讯

广东长诚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建立跨境电商财税合规、市场采购贸易1039一站式服务,美金合规收汇结汇,俄罗斯收款服务,核定征收完税,跨境股权设计、供应链与现金流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创始人团队,拥有10年+财税从业经验,8年以上跨境财税顾问经验,为多家亿级跨境卖家提供顾问服务。同时长诚财务管理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财会实操团队,为企业高质量的服务提供保障。